网站首页
关于我们
公司简介
组织机构
企业文化
资质荣誉
服务项目
业务范围
收费标准
新闻中心
公司动态
行业资讯
政策法规
国家部委
省厅局委
本市局委
建设标准
工程案例
民用住宅
园林绿化
市政道路
桥梁隧道
其它项目
人力资源
员工风貌
招聘信息
在线留言
联系我们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
首页>
新闻中心
>
行业资讯
>
文章正文
■
公司简介
■
组织机构
■
企业文化
■
资质荣誉
信息查询
信息类型:
关于我们
服务项目
新闻中心
政策法规
工程案例
人力资源
在线留言
联系我们
友情链接
法律声明
公司简介
组织机构
企业文化
资质荣誉
关键词:
站内统计
发布信息:
合计
129
条
在线留言:
合计
7
条
未审核
0
条
投诉建议:
合计
0
条
未受理
0
条
水泥发展盲目产能过剩淘汰不彻底
浏览次数:38次 发布时间:2013-02-23 15:06:49
与钢铁行业一样,产能过剩、落后产能淘汰等难题也在困扰着水泥行业的发展。虽然2003年以来,我国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明显加快,关停并转工作进展较为顺利,但依然出现了总体产能过剩、部分新上项目技术仍然落后的现象,尤其是局部地区新上水泥项目过度密集导致利润下降,加上一些地方淘汰工作不彻底,这些都给水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。
在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的《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》中,重申要“严控高耗能、高排放行业盲目扩张”,“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”。那么,我国水泥产业为何会出现大量落后产能?如何进行淘汰?如何实现蜕变升级?
水泥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和大量落后产能的主要原因,是由于我国水泥工业长期以来与国际技术发展脱轨,造成了行业积累和市场经验不足等问题。
实际上,在上世纪50年代初,立窑工艺已逐渐被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水泥工业所摒弃。然而恰恰就在50年代后期,我国由于处于特殊历史时期,提出了错误的发展路线,使我国水泥工业完全脱离了国际发展方向,致使落后的立窑成为了我国水泥工业的主体工艺,也就是现在需要淘汰的主体。
据了解,立窑已是100多年前的水泥生产工艺。与新型干法窑(P C 窑)相比,立窑生产规模小、劳动生产率低。一条普通立窑生产线规模为100吨~200吨/日,而PC窑为2500吨~6000吨/日。其次,立窑产品质量差,生产的熟料品质不均匀,除了极个别的生产线外,各方面的指标难以达到国际标准。同时,在生产过程中,立窑能耗高,污染严重。
而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使用的PC窑是迄今为止最为先进的水泥窑,单线最大产能达1.3万吨/日,实现高度自动化控制,劳动生产率高达两万吨/人·年以上。
由于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缺乏过渡和积累过程,由立窑直接到PC窑,导致在新旧产能交替时出现了技术跨度过大、行业积累不足、市场运作经验欠缺等一系列问题。
随着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的加大,各地逐步加快水泥行业落后产能淘汰的步伐。淘汰的进度与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关系密切,一些经济发达省份进展迅速,但也由此带来了新的“产能过剩”问题,这就是水泥业界所说的“浙江现象”。
浙江省在2003~2007年短短5年时间内,完全取缔了立窑水泥生产线。这期间,实力雄厚的民营资本纷纷进入水泥行业,抢夺由此空出的巨大市场。在最初的3年内,投资者获取了巨大利润。但匆匆上马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只求速度,不求质量,因陋就简,更兼配套设备落后,管理理念陈旧,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(新生产线的工人大多数仍是只熟悉立窑生产线的员工),难以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。由于水泥发展速度过快,导致产能过剩严重,水泥产业由最初的高额利润转为全面亏损,使浙江省水泥产业发展跌入低谷。
然而,“浙江现象”似乎并未引起行业的深思,各地新建项目依然如火如荼。以四川为例,目前已建和在建的水泥项目总产能超过两亿吨,而在今年6月,四川省水泥行业已出现了第五轮降价,省内水泥企业开始了价格战,利润水平大幅度下降。在建项目陆续投产后,四川水泥产能过剩现象将会继续加剧。
与此同时,在落后产能淘汰初期迅速上马的项目,建设质量普遍较低,“以劣替劣”现象严重。例如,在最先完全淘汰立窑的浙江省,现有89条PC窑生产线,其中38条的产能都在2000吨/日以下,且建设水平较低,难以抵抗市场波动。虽然2007年中国建材集团兼并了浙江部分陷入困境的企业,整合为竞争力较强的南方水泥公司,但整体水平较差的企业却不在整合之列,初期上马的1000吨/日的PC窑多数面临被市场淘汰。
四川的情况也相似,在新建项目产能释放之后,P C 窑中2000吨/日以下的小生产线将被淘汰。客观地说,那些在2005年之前低水平建设的PC窑,也应该是被淘汰的落后产能。
此外,一些地方虽然淘汰了立窑,但相应的小型水泥球磨机(小粉磨站)却还在运转,污染严重,也使得落后产能淘汰工作进行得不彻底。
地址:秦皇岛市海港区八一里16-3-201
邮编:066000
总机:(0335)3690938
Copyright © 2016-2021 xsgczj.com,All rights reserved.
秦皇岛市兴实工程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冀ICP备16022396号-6